400-123-4567

【办案手记】消失的挖掘机果博官方网站2024-09-09 19:53:35

  果博“法官,我租给被告的挖掘机不见了,给被告打电话不接、发微信也不回,欠我110多万的租赁费也没下落了,我的挖掘机还能找回来吗?租赁费还能要回来吗?”原告一连串的疑问让法官犯了难。

  河东法院汤头法庭受理了一起跨度为七年的租赁合同纠纷案。原告王某诉称其于2017年2月,将挖掘机出租给熟人介绍的刘某,两人没有签订书面的租赁合同,仅口头约定月租金2万元,租赁期间挖掘机的维修、保养、司机劳务费由刘某自行负担,对于挖掘机的使用期限也没有约定。现在无法与刘某取得联系,也不知道挖掘机的下落,约定的租金也没着落,王某一筹莫展,只好将刘某诉至法院。

  那么大的挖掘机就这么凭空消失了?法官觉得事有蹊跷。法官首先根据原告提供的户籍信息,到刘某户籍地现场走访,询问左邻右舍刘某的行踪情况。得知其常年不在家居住后,又通过送达协查系统,查询到手机号码,庆幸的是刘某的手机号还在继续使用,于是通过电话与刘某取得联系。法官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询问其是否租赁原告的挖掘机,哪知被告前后说词不一致,遂告知刘某出庭应诉,否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

  在庭前调解阶段,刘某陈述挖掘机一直在其控制之下,但因疫情原因长期未进行作业,已经损坏,现挖掘机在某工地闲置。但当法官到工地进行现场勘查时却没发现案涉挖掘机。后被告又称为了维修转移了挖掘机。几番戏耍,摆明了是不想归还挖掘机,于是法官要求刘某通过微信实时位置共享,最终确定了挖掘机的具置,原告消失的挖掘机失而复得。

  经了解,原、被告双方对口头约定的租赁费相关事项并未达成一致,遂被告一直不予归还挖掘机,也未支付后续的租赁费。在征得原、被告双方同意后,法院委托有资质的评估鉴定机构对双方争议的租赁费用进行了评估鉴定,法官参考评估报告意见书、综合考虑疫情以及市场行情等因素作出公正判决,原被告均服判息诉。至此,这起拖了七年之久的租赁合同纠纷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

  本案原被告系通过熟人介绍相识,但口头约定合同内容并未制定书面租赁合同,造成权益保障困难。合则两利,战则两败。生活中,经常发生熟人介绍业务往来,法官提醒交易双方在进行民事活动时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约定交易的内容、价格、付款条件、交付期限等重要条款,书面合同不仅可以作为有力证据有效减少纠纷的发生,也为维护自身权利提供了坚强保障。同时,法官提倡公民在从事民事活动时要坚守诚信原则,增强契约精神,按照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切实履行权利义务,避免因怠于履行义务,造成双方财产损失。